杜聿明为什么晚年没有去台湾?

杜聿明为什么晚年没有去台湾?

杜聿明到政协工作以后,每逢“五一”劳动节和“十一”国庆节,就接到国家正式请帖,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招待宴会,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。特别是1964年国庆的请帖,是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宋庆龄、董必武、朱德、周恩来的署名,杜聿明更为惊喜。

杜聿明夫妻团聚

1956年,战犯管理所宣布可以与家庭联系的当天,杜聿明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曹秀清。这位虽然比他大两岁,但是来自貂蝉故乡的女士,不仅替他生了3个女儿和3个儿子,而且以榆林女子师范和南京政法所毕业的资历,在杜聿明任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期间,分别担任第五军军人子弟学校校长和军人眷属工厂厂长。杜聿明爱她,与其说她是位贤妻良母,倒不如说她是曾经与他同舟共济的忠实伙伴。

此时,作为妻子曹秀清又何尝不思念自己恩爱的丈夫呢?只恨海峡两隔,不能团聚。1957年,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,曹秀清终于有理由提出去美国探亲,并获得台湾当局批准。

曹秀清清楚大陆的情况,因为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1952年从美国回国后,任复旦大学教授,在周恩来的关心下,上世纪60年代后每年暑假都要携杨振宁的母亲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,介绍大陆和杜聿明的情况。女婿杨振宁,女儿杜致礼也都鼓励她,她去大陆的信心和愿望更加强烈。最后,在杨振宁的安排下,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,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,安排休息数日后,转机飞往北京。

1963年6月3日,杜聿明在北京机场迎到了从美国久盼而归的妻子曹秀清,夫妻俩喜滋滋地手牵手走进布置一新的家。分别15年重新相聚,杜聿明恍如隔世,悲喜交集。细细端详,61岁的妻子虽已两鬓飞霜,但仍然雍容华贵,风韵犹存。曹秀清讲述了15年的酸甜苦辣,生离死别,使杜聿明唏嘘不已。

十年动乱经受考验

1966年6月,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政协机关后院内贴满了大字报,其中对《文史资料选辑》中某些史料和观点,指名道姓地提出批判。外面的“造反派”还在政协大门上贴上了传单,指责政协是“牛鬼蛇神的防空洞”,提出要扣发民主人士工资,赶出北京。

1966年8月,红卫兵掀起破“四旧”高潮。政协领导为了使专员们不至于卷入,宣布:“专员暂时停止上班,在家里自行组织学习班”。

周恩来知道了杜聿明等人的处境,当即指示政协领导,要把文史专员作为保护对象,并发还扣发的工资。

“十一”国庆节,杜聿明、宋希濂又被请到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礼。在那动乱的1966年,给予这种待遇,使杜聿明感到特别温暖和珍贵。就在这时,不知哪个单位的红卫兵在大门口贴了一张告示:“此院内已经检查,以后不要再来‘破四旧’”。果然就再没有人来折腾。杜聿明这才了解,前一阶段对他们的保护措施,是按照周恩来的批示办的。

中美恢复邦交后,坚冰打破。1973年暑假,杨振宁和杜致礼第三次回国探亲讲学。夫妻俩上午到达北京,中午就到杜聿明家进午餐。7月17日上午,杨接到通知,毛主席要接见他。他十分高兴。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发了这则消息。毛主席和杨振宁一起照了相,事后还送了杨振宁一张。全家都感到无比光荣,把这张照片视为至宝,一直挂在杜聿明的会客室里。杨振宁还转达了毛主席对杜聿明的关怀,说:“在接见时,毛主席对我说,‘代问你岳丈好’。”继之,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及杜聿明夫妇。

久病住院与世长辞

晚年的杜聿明十分关心祖国统一,曾发表《回顾淮海战役,寄语台湾旧友》和《纪念二、二八起义,寄语台友》等文章,寄语在台师友共同为统一大业奋斗。

正当杜聿明诸事顺心,竭力为人民工作之际,可恶的病魔不断向他进袭。

由于肾功能极度衰竭,1981年春杜聿明深感不支,便进入协和医院治疗。协和医院拥有优秀医护人员,医疗设备亦较为先进,在杜聿明病情严重、生命垂危之际,组织力量大力抢救,使用最先进疗法和有效药剂,辅以精心护理,几次使他转危为安。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闻父病危,于1981年1月间由美国回国,并带有“人工肾”透析用药,投入医治,一时颇见成效。杜聿明的病情好转,神志清醒。曹秀清母女及所有好友,俱为杜聿明额首称庆。杜致礼如释重负,告别父母返美。

可是,到4月末,杜聿明的病情遽然恶化,肾功能衰竭,呼吸困难,不省人事。延至5月7日上午7时27分,杜聿明停止呼吸,与世长辞,终年77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365平台赌博 偶遇1600万的骑士十五世防弹车,比劳斯莱斯幻影贵,售价感人
365平台赌博 60秒等於幾毫秒?

60秒等於幾毫秒?

📅 06-30 👁️ 5089
mobile288-365 铃木一朗竟公开说现代棒球「太无聊」!关键原因曝光了